去學校圖書館常常只是為了讀期中期末考,或是文學課規定的範圍。讀著讀了一整天膩了,就起來四處逛逛,各種慫動的標題都爭著擠進讀者的眼角餘光,偶爾我也catch到他們的呼喚,沒有預定要看什麼書地便抓起書脊開始閱讀,有時還真的就這樣找到了好看的書,後來我便常常在圖書館裡「找尋緣份」,《柏林日記》就是和我很投緣的一本書


作者是二戰時期白俄羅斯的一位公主,住在德國多年,記下許多重要史料,包括刺殺希特勒的「720密謀」

常看戰勝國所詮釋的歷史,反而忽視了戰敗國內部的矛盾與戰勝國刻意隱藏的暴行,作者以文字忠實地呈現了二戰時期住在納粹德國佔領區人民的生活及想法,她對時局深刻貼切的洞察力更給了讀者許多不同於同盟國視角的反思。不管是支持或反對德國擴張的族群,他們的選擇都影響其一生的命運,原來並不是只有希特勒是殺人的惡魔,東邊也有一隻沾滿鮮血的魔掌往歐洲伸過來,是非善惡的標籤本不應以人身處的國家決定,然而事後記錄下的歷史卻讓時代的重擔落在失敗者的身上,甚至忘了那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戰勝國其實也「處決」了不少無辜的人。
本書中後半段,作者對於柏林及維也納遭到盟軍無差別轟炸造成難民潮、物資缺乏與衛生條件低落等也有所著墨,字裡行間透露出無奈與恐懼,對視覺、聽覺的感官的描述也令人感到彷彿身歷其境,而且生活的艱苦愈到戰爭後期愈劇烈。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是1944年的七月密謀,作者近距離記錄事件的始末,可以感受到蜜絲身為外國人卻對「敵方」和德國的互動有準確的認知和解讀,同時她也是個非常為朋友著想的人,只可惜希特勒總能奇蹟般地逃過死劫,整個納粹黨及聽命於希特勒的黨衛軍和人民法庭都像已經大到無法推翻一樣,在大戰結束前迫害了無數生命卻無法被阻止!到底有多少無法傾訴的苦衷與無奈都隨著時代的浪潮被遺忘了呢?


Leave a Reply

技術提供:Blogger.